北京東方晨光建筑裝飾有限公司
Beijing Oriental Morning Building Decoration Co. Ltd.
專業從事四合院設計裝修,徽派四合院設計,四合院別墅裝修設計,專業的四合院施工隊伍,打造東方晨光專業品牌
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平房路秦長城文化創意園4棟
聯系電話:010-65489847 手機:13321166037
京ICP備10045332號-1
四合院裝修知識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建筑文化 > 四合院裝修知識
作者: 發布時間:2025-04-15 15:23:24
瓦作,作為中國古代建筑屋面工程的專業技術,起源于宋《營造法式》中對建筑工藝的系統記載。這一技術涵蓋了從苫背、鋪瓦到瓦飾的施工流程,同時明確了瓦的規格與選用原則。瓦作為屋面防水的核心材料,自西周初期陶瓦的出現,便開啟了中國陶質建筑材料生產的先河,并逐漸成為古代建筑外觀的重要特征。
從西周時期的板瓦、簡瓦、半圓瓦當到脊瓦,瓦的種類逐漸豐富,造型多樣。春秋時期,瓦的使用尚不普遍,但至春秋末期和戰國時期,瓦的使用顯著增多,并在構造技術上取得突破——瓦釘與瓦身的分離,不僅增強了瓦的固結性,還簡化了瓦坯的制作工藝。秦漢時期是瓦發展的興盛階段,脊瓦的形制尤為顯著。三國兩晉至南北朝、隋唐時期,瓦的類別和形制進一步發展,北魏宮殿開始使用琉璃瓦,唐代則出現了普通青瓦和借鑒黑陶技術制造的青棍瓦。
宋、遼、金時期,瓦作技術在民間建筑中得到廣泛推廣,宋畫《清明上河圖》中便可見瓦作的普及應用。元、明、清時期,瓦的使用更加普遍,宮廷建筑逐漸以琉璃瓦為主,并淘汰了青棍瓦。琉璃瓦的品種和質量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度工藝水平,北京地區將琉璃建筑稱為“琉璃作”,而普通布瓦建筑則稱為“黑活鋪瓦”或“宜瓦”。
瓦作技術的演變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工藝的進步,也反映了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軌跡。從最初的防水功能到后來成為建筑裝飾的重要元素,瓦作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占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。